首页 > 公共数据 > 统计分析

1-5月临汾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7-06-27    浏览:

  前5个月,随着我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市场环境趋向好转,供求关系积极改善,企业生产回暖信号增强,但受环保限令影响,全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一、实体经济逐渐回暖,向好态势继续显现。


  工业生产逐月回升。前5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49.3亿元,累计下降1.3%,降幅比前4个月(-4.5%)收窄3.2个百分点。其中,4月、5月当月连续两月实现正增长,5月当月实现工业增加值38.7亿元,增长8.1%。


  一是主导产品产量呈现“9回升9扩大”态势。其中,9种回升的产品有:塑料制品0.5万吨,增长91.2%,比前4个月回升72.2个百分点;铁矿石原矿95.7万吨,下降16.6%,回升17.7个百分点;精甲醇22.6万吨,下降35.2%,回升6个百分点;钢材390.4万吨,下降12.5%,回升5.4个百分点;原煤产量2330.1万吨,同比增长13.6%,回升4.3个百分点;光缆82.0万芯千米,增长35.5%,回升3.5个百分点;粗钢303.4万吨,下降18.5%,回升2.2个百分点;焦炭547.5万吨,下降19.7%,回升1.7个百分点;粗苯6.0万吨,下降16.2%,回升1.2百分点;9种下降的产品有:硫酸5.5万吨,增长31.6%,回落18.7个百分点;精炼铜2.5万吨,增长21.8%,回落8.8个百分点;纱558吨,增长4.3%,回落8.5个百分点;铁精矿169.5万吨,下降21.8%,回落6.8个百分点;发电量68.6亿千瓦时,下降15.2%,回落4个百分点;水泥106.3万吨,增长7.6%,回落2.3个百分点;洗精煤产量1281.6万吨,同比下降23.5%,回落0.2个百分点;生铁323.2万吨,下降15.2%,回落0.2个百分点;化肥0.3万吨,下降93.0%,回落0.1个百分点。


  二是煤炭行业扭负为正。前5个月,煤炭行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90.58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转负为正,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原煤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0.12亿元,同比增长44.9%;洗煤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50.46亿元,同比下降17.1%。


  三是开工企业明显增多。5月份,全市工业开工企业299家,开工率为 84.5%,较前4个月回升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回升6个百分点。


  四是新增企业拉动力增强。2016年,我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户。其中,年底新增小升规26户,1-5月完成工业增加值4.1亿元,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上年后半年月度期间新增7户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小升规企业拉动力较前4个月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稳中向好。前5个月,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3.5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位居全省第1。


  一是生活类消费品增长较快。前5个月,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16.2%,同比提高17.3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9.2%,同比提高20.5个百分点;日用品类增长14.1%。


  二是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涨势突出。受石油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前5个月,全市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8.4亿元,增长5.6%,增速同比提高26.3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提高16个百分点。


  三是家装类商品走势增强。前5个月,全市五金电料类增长34.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6.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家具类增长8.1%。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251.9亿元,比年初增长5.28%;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185.7亿元,比年初增长0.13%。


  二、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力度加快。


  ——工业新旧动能继续转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动力在继续加快成长。前5个月,全市装备制造业6.09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为4.1%,增长91.1%,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7.30亿元,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9%,增长75.8%,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2.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1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为0.9%,增长1.53倍,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从工业内部结构可以看出,装备制造业、战新产业、高技术产业增长突飞猛进,对整体经济增长起到非常有力的支撑作用,加速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之路。在去库存方面,去库存成效明显。4月末,全市工业产成品存货为52.4亿元,同比下降0.4%。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9.0天,较上年同期减少1.6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20.1天,较上年同期减少4.7天;在降成本方面,单位成本费用下降。1-4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4.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5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1元,比全省高2.5元,但比全国低2.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11.2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4元。


  ——补短板增后劲效果显现。一是环境治理投资大幅增长。前5个月,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业投资完成6.3亿元,同比增长35.1%,增速较上月提高39.3个百分点,二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前5个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比1-4月(12.5%)加快4.6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2%提高到16.5%。三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25.9亿元,增长68%。


  ——新业态助推消费新增长。一是网上零售增长势头强劲。前5个月, 全市实现网上零售额0.4亿元,同比增长47.6%,。二是随电子商务加速发展,前5个月,快递业完成444.2万件,增长53.6%。三是旅游消费增长较快,前5个月,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1780万人次,同比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168.4亿元,增长30%。


  三、经济效益稳定向好,发展势头持续强劲。


  ——外部市场回暖态势强劲显现。工业主导产品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自去年以来,我市工业主导产品价格呈现逐步回升、高位运行态势。前5个月,全市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为132.6%。分行业看,煤炭价格指数148.3%、炼焦业150.%、钢铁业127.3%。价格回升,企业积极生产的意愿增强。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前5个月,我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92.9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2.9亿元,同比增长9%,比前4个月(0.6%)回升8. 4个百分点,速度位于全省第9,位次比上月末前移1位。


  ——工业效益明显好转。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19.4亿元,同比增长29.5%;实现利润由上年同期净亏损11.6亿元转为净盈利20.8亿元;企业效益情况明显好转,4月末,全市工业亏损企业数138户,比上年同期减少21户,同比下降13.2%;亏损企业亏损额15.3亿元,同比下降29.3%。


  四、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几个需关注的问题


  (一)煤炭占比提高,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今年我省区域考核中确定我市煤炭占比降低率为下降5.4个百分点。但前5个月,全市煤炭占比为60.7%,比上年同期提高7.8个百分点,实现全年占比下降的目标难度很大。从我市工业增加值结构来看,前5个月,煤焦冶电四大传统产业占比89.9%,较去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市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格局仍然没有改变。


  (二)环保高治理影响主要行业和主导产品产量下降。5月除原煤产量为2330万吨、同比增长13.6%外,其余焦炭、洗煤、钢铁、电力、化工等主要产品均为下降。1-5月,全市洗煤行业企业100家中,产量同比减少的有76家,洗煤产量1281.6万吨、同比下降23.5%;炼焦企业25家中,产量同比减少的有19家,焦炭产量547.5万吨、同比下降19.7%;钢材生产企业8家,产量同比减少的有5家,钢材产量390.4万吨、同比下降12.5%;电力生产企业7家,产量同比减少的有4家,发电量6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5.2%;化工企业12家,产量同比减少的有10家。

 

  (三)投资降幅继续扩大,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以来,受环保治理和区域限批影响,一季度我市大部分项目处于停工状态,一些拟建项目不能如期开工,欠账较多。5月份,环保部督查期间,大部分项目再次缓建,对我市投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前5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9亿元,同比下降22.4%,降幅比前4个月(-15.5%)扩大6.9个百分点,比全省(4.5)扩大26.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10。从施工项目看,施工项目大幅减少。前5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658个(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比同期减少787个,同比下降54.5%,其中新开工项目411个,减少709个,下降63.3%。从分县看,县域投资下降明显。前5个月,全市19县市区中,只有汾西(12%)、大宁(10.1%)、乡宁(0.1%)3个县有所增长,其余14个县市区均呈下降态势,其中,浮山、霍州、尧都区、安泽、蒲县、翼城、临开、侯开等8个县市区降幅达20%以上,特别是浮山、霍州、侯开降幅超过了40%,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造成较大影响。


  五、对下一阶段的走势判断和建议


  从下一步经济走势看,全市经济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面临着可预见和可预见的严峻挑战。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创新开发区发展(广州)招商引资推介会的成功举办、京东城市仓进驻临汾,环保限令逐渐解除,都对我市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预计上半年我市经济有望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建议:


  一是优化工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从今年我省出台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评办法中涉及到的指标中可以看出,除战新占比和利税目标外,其余目标实现难度较大。下一步,需大力促进非煤产业发展,提高企业效益,推动结构在改革中优化,动能在创新中成长,质量在转型中升级。


  二是深挖潜力扩大投资。目前仍有部分县市没能真正建立起由政府牵头协调、相关项目主管部门积极配合的联动机制。下一步,建议市政府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增强县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落实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确保应统尽统,深挖投资增长潜力。

  三是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加快传统商业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将传统线下与线上消费融合起来,借力供给侧改革,建立新的消费模式,引导消费市场围绕消费需求,培育消费新热点,突出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养老消费等新兴消费,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分层次建立新的消费点,带动消费扩容升级,促进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7

承办: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建设管理:临汾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晋ICP备05003731号  晋公网安备14100002000604  网站标识码:1410250001